查看原文
其他

不懂就问,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选题都是从哪来的?

瞿长福 传媒茶话会 2024-03-31
点击下方名片,关注我们↓↓↓



导 读



找到好的新闻选题、让选题成为“顶流”“爆款”、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……每个记者都渴望职业旅途上好运“开挂”多砸“彩蛋”。
但是好的新闻选题究竟在哪里?资深记者瞿长福以案说话……


现在做新闻记者,有一项基本功,类似舞蹈人必练的腰腿功——找新闻选题。很多初入行者,都经历过寻找新闻选题的苦恼与磨炼,啥题目能够吸引人,啥内容能得到关注,有时候脑子里整天就是这事。不幸的是,好不容易找个选题,机不可失啊,满心欢喜,却被头儿轻而易举就否定了。乐为人师者还会解释一下理由,不解风情的干脆啥也不说,让你自己慢慢去琢磨品味。


咋琢磨呢?一句话,除了极少数幸运儿与禀赋异常者,绝大多数人在挖掘选题的路上都需要时间,需要积累,需要观察。积淀久了,又肯下功夫,总算脑洞大开,任督二脉与天地六合融会贯通,不仅发现新闻处处都是、选题处处都是,还能无中生有勾连纵横策划选题了。至于现在有人把策划选题叫议题设置,听起来更时尚格调,其实是一回事。


如果你找到的选题够迷人,吸引更多的目光和麦克关注,媒体呼啦啦追风逐浪,熙熙攘攘,热闹非凡,一下爆点,形成新闻话题、社会话题,这就更值得恭喜祝贺!对媒体而言,就是发挥了引导力、影响力,可以在各种场所广而告之;对记者而言,就是成长路上的“小确幸”,是多少年都可以拿得出手的业绩“硬核”。


话说来简单,尽管大伙儿都在朝这方向努力,可一个记者真正找到打动人心的好选题,甚至成为风头一时无两的新闻话题,究其一生,屈指可数。因为除了选题和话题本身的质地,还受制于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因素,非人力所能为也。比如,选题本来不错,以为能够出彩,可是出来的时候正好发生其他更爆更燃的事情,所有人关注力都被吸引过去,你的选题就哑火了。当然,这种情况少见,但说明选题能否“出圈”,并不全在于选题本身。这点不多说。


不过,就寻找新闻选题来看,虽然见仁见智,话短话长,总体上还是有一些共同特点和路径可以参照的。


上世纪90年代末期,市场经济激流勇进,国内企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改变与改革,其中一个显著节点,就是企业换帅。于国有企业,从1998年开始的三年扭亏初见成效,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兴未艾,调整“掌门人”成为时代必然。于乡镇企业,已无可回避。一是创业一代起家时就老大不小,力有不逮,不服不行;二是知识经济正轰然来临,不少创业者眼光见识捉襟见肘。于民营企业,虽然许多人上个世纪90年代初才“下海”,由于企业改制逐渐深入,产权清晰之下也面临移步换人。


换帅并非易事。即便国企可以一纸调令改头换面,但在建立现代企业机制、选贤任能背景下也难免好事多磨;乡企由于体制机制先天不足,过程中发生不少“异客临门”“老人干政”事件;民企同样发生了“股权变更易主”“造假犯事走人”等极端事件。诸如此类,不一而述,舆论乐此不疲。


这就是媒体应该关注的选题啊!那时我正在《中国乡镇企业报》,满腔热血的年纪,睁眼闭眼就想着选题,自然嗅到这一热点气息。话说回来,蹭热点是媒体天然特性,无可厚非。你可以搞所谓热点问题冷思考,或者旁敲侧击另辟通道看热点,但不能回避热点,否则就不是媒体了。


这个热点如何“蹭”?几经琢磨,打定主意:既然要做,就得从报纸的优势长处入手,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路。当时乡镇企业号称2000多万家,从草创期、成长期来到换帅关口,该有多少喜怒哀乐、成败得失。如果从这里切入,梳理乡企换帅面临的一些难点痛点、问题原因,既是很好的独家选题,也扣准了正在推进的企业改制这根弦。同时,避免了泛泛而谈,行业类报纸搞大而全“一锅烩”没有优势;也避免简单地以案说事,家家都有难念的经,个案只能满足部分好奇心。


思路明确就好办。2000年6月2日,《明天,你的企业谁来接班》长篇报道在《中国乡镇企业报新闻星期五》头版刊登,当时的《人民日报经济周刊》随后就转发了,一些企业看见报道后邀请记者去调查采访,农业部乡企局也专题调研,“乡企交接班”在业内引发关注。其后,我分别在《中国乡镇企业报》和《中国企业家》杂志发表《张振武:交接班是一个过程》《武新公司:长不大的总经理们》两篇调查报道,形成“企业交接班话题”系列。


梦里寻他千百度,《明天,你的企业谁来接班》虽非记者蓦然回首所得,却离不开彼时的灯火阑珊。正是“换帅”热度渐起时机,顺理成章选了乡企赛道作题,成就了这一特色新闻。从选题角度来看,这篇报道遵循了新闻选题的一个基本思路,就是围绕记者的专业特长找选题,优势在哪里,选题就在哪里。


从媒体定位来看,不同媒体各有侧重,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。俗话说,一招鲜吃遍天,这话对今天的媒体依然适用,尤其是行业媒体,其生命力就在于专业领域内的深耕重耕独耕,其价值也在于对专业内容的发现与洞见。这一点必须笃信笃行,行业媒体失去对专业领域的观察力与洞见性,失去内容的深刻性与独到性,仅仅在表现形式上悟道舞蹈,其生命力与价值感将大打折扣。所以,作为乡镇企业报,当然是聚焦乡镇企业的喜怒哀乐。


从记者自身来看,一个人的能力见识是有限的,虽然职业要求记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,做多面手,但这是基本职业素养。记者的独门利器,还是在十八般武艺底子上,培养某一些专业的特长特点。比如对某一个或几个专业行业吃透悟透,具有比其他人更深一度、高一层的见识与理解,这样就有可能见人之所未见,也才敢言人之所不会说、不敢说。


记者都希望做出来的选题具有独特性,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选题独特性会越来越稀缺、越来越难得,很大程度上就要靠记者比他人更精进一步的专业能力,所谓艺高人胆大。许多选题之所以年年岁岁花相似,不是记者用心用力不够,而是专业能力还不够,“入不了虎穴”。比如大家都围绕重大性、重要性、显著性主题来寻找选题,但专业力处在同一平面上,大事要事新事不敢说,不会说,只能搞成大路货,依样画葫芦,图解图说,如出一辙。


当然,围绕自身优势找选题,并不是一头扎进专业不理舆情,甚至失去新闻敏感性。恰恰相反,越是形成专业优势越有利于发挥新闻敏感性,越有利于把握好时代脉搏。这里的时代脉搏,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热点难点,就是社会关注点,就是时代主旋律。离开了这点,选题就难以打响,甚至难以存活。只有将专业优势结合时代主题做出的新闻选题,才能在众声喧哗中不同凡响,余音绕梁。


这种结合的路径方法很多,其中有效的一点,就是选题要讲究大题小做,角度要尽可能贴近现实生活,贴近普通受众。就如企业交接班,实质是经济体制改革,这是很大很沉的问题,普通受众根本不关心,也关心不了。可说到企业易主、董事长换人,受众就有好奇心,符合人性,报道也能更深入,还能推动企业改制。


再如新华社最近的“小学生课间十分钟休息”选题。这个选题本质是教育改革,那是多大多硬的话题啊,尽管多数人都关心,却难以张嘴,没法说话。可从“课间十分钟”入手,每个家长都有话说,也能说话,反过来促进各相关方推进教改。


说了这么多,归纳为一句话:新闻选题是记者念兹在兹的实践内容,也是见证记者、成就记者的必经之路;这条路并不难走,但走得远、走得高不容易,除了恒心毅力,思维方法,还需要理想情怀;惟理想情怀照耀下的新闻脚步,才能笃行“四力”,才能叠成优势,进而创造特色,成就选题。


主编:刘娟
编辑:蒋婷婷
校对:李媛 毛洁

——The  End——

6年磨一剑,传媒茶话会主编的《传媒实操小红书》系列新书终于面世啦!





内 容 介 绍


“传媒实操小红书”是由传媒茶话会主编,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新闻实操系列图书,既包含重大纪念日报道防错指南、两会报道注意事项、常见字词标点差错解析等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掌握的避雷建议;又有历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点评、好稿是怎样“修炼”成的等不可不知的采编技巧;还有10万+选题长什么样、如何打造新媒体爆款等不容错过的爆款经验。



购书方式


即日起,广大网友可以联系工作人员7折购买“传媒实操”系列图书。


图书销售客服专线:刘老师,电话15313967256(微信同号),也可扫码添加微信

  END  


往期推荐

没有证据,不要相信任何人,尤其是“弱势”的一方

“后备厢”还是“后备箱”?

从匿名举报到中国新闻奖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